6月2日下午1点,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和英语专业优化发展论证会在天华楼大会议室和外教办公室顺利召开。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五实验学校校长陈勇,上海师范大学林晓教授,初等教育学院指导教授冯杰教授,初等教育学院指导教授卜友红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吕红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安琳老师,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胡雅楠、胡玥,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助理吴彬彬,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主任叶彬恩,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主任柴豪頔,初等教育学院英语专业主任邹冰洁,初等教育学院科研负责人卜迅老师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论证会首先由胡雅楠副院长发言致谢。胡副院长感谢各位专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与会专家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研讨和论证:(1)如何使天华学院的专业设置符合教育部关于专业调整的改革精神?(2)如何进一步实施人工智能与各专业的复合?(3)如何进一步理解和实施新形势下的“宽基础”和“深专业”?宽在何处?深向哪里?(4)现有的过时专业如何果断调整?需要新增设哪些新专业?(5)如何让教师队伍进一步适应专业调整的要求?
论证会分为小学教育和英语专业两个会场,小学教育专业论证会由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主任叶彬恩主持,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在书面建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化重点研究的五个问题:首先,加强协同联动,注重专业特色和创新。与教育部门、学校和其他高校合作,预测、培养和评价人才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创新、人才链的匹配。注重培养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关注新兴领域和跨学科发展趋势,推动交叉学科融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小学教育人才。其次,结合国家义务教育新课标,利用学校人工智能优势发展跨学科专业,如劳动技术、科学教育和道法专业。最后,小学教育专业可以利用专业硕士点建设契机,着手专业深度发展,发展3+3本硕国内国外连读创新机制建设,提高学生就业面和质量。加强选修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实习力度,强化学生教学实践能力。
在人工智能与各专业的复合方面,加强与各小学的交流,了解需求,融合调研内容于专业课程中。采用分组项目制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创造力。对于新形势下的“宽基础”和“深专业”,建议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实施“通识性教育”的教育理念,制定大文大理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中国传统艺术技能。整合专业课程,设置艺术类课程。针对数学方向,开展课程整合研究,编写适合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
针对过时专业,积极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改造过时专业以适应新时代需求。同时,探索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学科专业,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适应专业调整要求,制定长期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激励教师科研和教研活动,提高整体学科。
英语专业分会场由初等教育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主任邹冰洁主持,在论证会过程中,专家针对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贯彻教育部关于专业调整的改革精神至关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加强英语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并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化教育机会,与国外学校和机构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综合型人才。
其次,我们可以尝试将人工智能与英语专业相结合,开设交叉学科课程,如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英语专业背景的能力。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提供学生和教师进行研究和创新的场所。同时,强化数据分析和文本挖掘技能,培养学生处理英语相关数据的能力。
理解并实施“宽基础”、“深专业”的理念对英语专业也很重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通识教育和综合性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侧重英语专业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深度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前沿理论、研究方法的掌握,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活动。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也是必要的。通过与企业、行业协会和就业市场的沟通与调研,了解就业市场对外语专业的需求,不断更新课程设置。开设数字化语言学和外语教育技术类课程,培养学生在语言处理和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最后,增设高级选修课程,优化课程配置,加强实践教学和研讨课程,强化协同联动,与教育系统和相关行业部门合作,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