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杰
冯杰,1961年10月生,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任教授。2009.8-2021.10,上海师范大学物理课程论与教学论学科带头人,导师组组长,物理教师教育教研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学科与教学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研方向: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科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非线性光纤光学、光电子技术与应用。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有: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10多部;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参加或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9项,获得相关教学研究成果奖7项(两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科研:
教授课程
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10多门,主要有:高等数学(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大学物理主题研究;大学物理实验;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物理课程教学论,微格教学技能训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等。
指导学生
2010年-2020年,指导物理学(师范)本科生、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参加的教育部主办“东芝杯”、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格致杯”、全国高等物理教育学会主办“华夏杯”、地方七校教务处长联席会议主办”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以及长三角三省一市高等学校师范院校师范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获得多项奖项(主要指导教师)。
科研成果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育部)粤教版新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教育部申请新教材立项样章的作者,理科2-1模块和文科1-2模块共6本教科书主编。1989年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优秀成果集体二等奖(教育部课题:中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研究);2005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成果集体二等奖(粤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2013年获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4年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集体二等奖(第一获奖者);2019年获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获奖者)。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10多部,近600多万字;在《中国科学》、《物理学报》、《Applied physics A》、《Chinese physics Letter》、《Chinese optics Letter》、《中国激光》、《大学物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物理教师》、《物理通报》等核心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两项,参加或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9项。全国高等学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会第一、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育专业委员会高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研究会科学教育分会理事;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物理通报》常务编委;《中国激光》和《光学学报》审稿人等。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华东地区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大中物理教育衔接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承担项目
1、1997年广东省高教厅课题《五个一百工程系列电化教材研究》,项目主持人;
2、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高中物理新课程实验教科书项目(子项目主持人,2003年);
3、2010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项目主持人);
4、《规培溯源、学研相长——物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专题研究》(项目编号:ShsgeY201411),上海市教委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2014-2017,主持;
5、《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专业适应性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JZW-16-SL-08),2017-2019,主持;
6、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项目《数学物理方法》,2017-2019,主持;
重要奖项:
1、2019 年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固本强基,物理微格教学技能课程改革实践成果》,冯杰(第一获奖人);
2、2020年,《物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及其教学启示刍议》(第一作者)获《物理教师》创刊40周年120篇优秀论文奖;
3、2017年上海师范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海内外联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排名第四:俞钢、刘兰英、李稚勇、冯杰、徐红;
4、2017年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海内外联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分层次培养模式》排名第四:俞钢、刘兰英、李稚勇、冯杰、徐红;
5、2015年上海市优秀教材奖:《科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案例探索》(独立);
6、2013年上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精思达致理、探究格物——基于新课程的中学物理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
7、2013年度物理学(师范)优秀本科专业(专业负责人);
8、2012年度上海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新课程背景下物理师范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
9、2003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育部)粤教版新教材编写组核心组成员,于2005年获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成果集体二等奖(核心成员);
10、1989年安徽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